成分决定你的白

美丽不仅需要勤快,更需要智慧。

自从化妆品上实行了全标签制度,那些美丽而朦胧的“天然保湿因子”、“植物美白成分”被代之以“丙三醇”、“甲氧基肉桂酸辛酯”这样的“科学名词”,大家越发明白,“智慧与美貌并重”,果然是一个“与时俱进”的美女指标———现代美女还必须具有解读美容科技的一些“常识”。

这次,我们来学习一下,如何科学辨析“美白成分”!

成分美白

夏天是美白大战之期。可是,同样是美白的产品,往往会有不同的诉求。有的是即时见效但保险期短,有的是可以慢慢发作的长效产品,有的见光死,必须夜间使用,有的则可以大模大样地“与阳光玩游戏”……你懂得区分吗?

或者你也常常纠结于是使用某个品牌全系列产品,还是自己拣选不同品牌的单品自行搭配出“最佳性价比”吧?有时候在不同护肤程序中,同时使用了几款不同的美白淡斑产品后,你也会暗暗猜度,不知道会不会重复使用吧?

来自FANCL的美容专家Candy告诉我们,目前市面上通行的美白产品,通常各自有几种不同的取向。我们在观察其成分表时,留意其上标注的成分以及排位前后,也可略知一二。

A 日系美白

日系美白理念,通常是从美白营养角度,属于机能型美白,主要是通过一些水溶性美白成分,加强输送营养,令肌肤细胞加强自身的还原修复能力。

维生素C

维生素C衍生物使用于美白已经多年,化学名词通常成为抗坏血酸。其中左旋维生素C具有强抗氧化作用,可以还原黑色素,美白肤色,淡化色斑。而不同的品牌在开发产品时,往往会有不同侧重点,有的因应维生素C易在空气中氧化而着力研发其“保鲜性”,有的则致力于研究如何令维生素C更好地在深层肌肤释放。

维生素C的酯类衍生物很多,几乎所有品牌的美白产品中也都不可避免不同程度地使用到它们。在标签上你可以看到,以下这些都是属于此类:

维生素C磷酸镁盐(即MAP)、维生素C磷酸钠盐 (即As-Na-P)、维生素C醣甘(即AsG)以及维生素C盐类(Sodium ascorbate)

熊果苷

现在标签上所见的熊果苷,其实就是我们以前常见的“XX植物提炼成分”。同样也具有抗氧化作用,配合维生素C的美白作用。如我们很熟悉的某品牌“红石榴”系列,或“橄榄叶精华”,有助于美白淡斑的维生素C生存期更长,在美白过程中不断被还原,重复发挥功效。

有的MM会按照坊间一些DIY指引,自行到化工行购买熊果素萃取液,在家DIY加水稀释,需要注意的是,DIY的确价钱会便宜很多,但浓度常会捏拿不准,若是添加比例不对,对肌肤造成伤害,或引起过敏,那可不是一瓶保养品的钱可以换来的了。

B 欧美系美白

欧美系的美白产品,虽然其中亦会含有维生素C等水溶性美白成分,但作用原理并不同。欧美系美白产品因为针对西方人皮肤黑色素较少,日晒后易令皮肤更干更老,皮质增厚的特点,通常主要为剥落型美白,以加速角质层脱落令皮肤更透亮,同时皮肤去角质后,也变相加强了美白成分的渗透力,令肌肤吸收更好。通常这类美白产品配方更复杂,除单纯美白外,通常还会有补水、去角质、抗皱等配方。需要注意的是,各人肌肤对于果酸、水杨酸等浓度的耐受度不同,尤其是几款剥落型美白产品同时使用时,必须密切关注不同产品的酸性总浓度。

果酸类

提炼自水果的一种酸,其中又以提炼自甘蔗的甘醇酸效果最佳,目前最常被使用。作用乃在去除过度角化的角质层后,刺激新细胞的生长,同时有助于去除脸部细纹,淡化表皮色素,使皮肤变得更柔软、白皙、光滑且富有弹性。在标签中,通常会标注为“XX果提取酸(含XX酸)”。

水杨酸类

去角质帮助均匀肤色,保湿并淡化皮肤表面的晦暗色泽。如标签上的4-甲氧基水杨酸钾、乙酰水杨酸等便是此类。

需要提醒的是,坊间曾有传说阿司匹林自制面膜可以美白,便是希望利用阿司匹林中的乙酰水杨酸成分,但其实乙酰水杨酸的有效成分很难直接通过皮肤的角质层而被吸收。且利用药物自行调配面膜,若比例不当,药物的副作用会对皮肤造成刺激和伤害,所以还是不要冒险尝试为宜。

曲酸类

又名曲菌酸、麴酸,是一种黑色素专属性抑制剂,抑制黑色素的形成,淡化皮肤颜色。曲酸类美白活性剂较其他美白活性剂具有更好的酪氨酸酶抑制效果,属于医学美容范畴。目前主要制成针对雀斑、老人斑、色素沉着和粉刺的美白化妆品。如HR今年的凝颜沁白保湿系列就含有此抗老美白成分。

美白产品 拣选Tips

看质地

Candy告诉记者,其实以质地来拣选美白产品,是一个小窍门。通常日系的机能型美白,产品质地为水状;而欧美的剥落型,则多为霜状,因为它希望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薄膜,来帮助达到角质脱落效果。而此类产品通常也会标明建议一周使用2-3次。当然,加入美白成分但以保湿、抗衰老等功效为主的面霜则不在此列。

看“特别标注”

由于果酸、水杨酸等酸类会与阳光产生光敏作用,吸光后皮肤会增厚,所以通常含果酸、水杨酸类产品会特别注明“仅可晚间使用”。同时,由于此类产品的酸性是不可用于眼部,因此若有美白产品特别注明“可以使用于眼部”,你便可知,此产品不含果酸、水杨酸。

柠檬敷脸,越敷越黑?

柠檬美白大家都知道,于是坊间也有很多小秘方,为求美白以新鲜柠檬敷脸。Candy告诉记者,其实柠檬敷脸令肌肤美白之机能,并非源于我们想象中的大量维生素C的美白作用,而是因为柠檬中的果酸,令皮肤角质剥落,显得透亮之效。

需要注意的是,由于果酸与阳光的光敏作用,若以柠檬敷脸后晒到太阳,皮肤则反而容易变黑。这也就是为何有的人以柠檬敷脸美白有效,有的人却越敷越黑之故。

黄瓜敷脸很美白?

以新鲜黄瓜敷脸,不少人觉得甚有美白之效。Candy说,其实,这主要是黄瓜的保湿功效在起作用,充足的水分令皮肤表面看上去更透亮有光泽,而并不主要因为其内含维生素C之美白功效。不过需要注意的是,以新鲜蔬果敷脸,其维生素C的成分其实大多并未渗透进入肌肤内部,所以功效并不能持久,通常持续两三天皮肤便会回复原状。

美白产品是否需要同系列使用?

在美白的问题上,需要看使用的产品是机能型还是剥落型。若是含有果酸水杨酸的剥落型美白,的确必须注意在不同护肤程序中所使用产品,酸性总浓度是否超过皮肤承受能力。比如洗面、化妆棉片二次清洁以及乳液等步骤,若使用了不同品牌不同系列的产品,作为普通消费者,很容易对与酸性总浓度失去判断,所以建议还是成套使用。而如果使用的是机能型美白产品,则不用担心此问题,因为补充的营养不仅可以修补之前的缺失,还可以储存在肌底,加强肌肤抗氧化能力。

当然,剥落型产品比较速效,而机能型产品安全稳定,但见效需时通常较长。因应各人肌肤更新状况,通常以人的皮肤更新周期28天可见效果,若年龄渐长新陈代谢放缓,则美白更新效果可能会需更长时间。

 

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。

查看更多: 成分决定你的白